「2022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新闻发布会 进一步迈向智慧交通、城市车联网平台互联互通

  • [香港,2022年9月27日] 为全面配合香港特区政府《智慧城市蓝图2.0》」中的「智慧出行」,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ASTRI)自2015年开始进行车联网科技研发,并于2021年在香港启动全球最大型的车联网(C-V2X)公路测试。今年7月更伙拍联想集团(Lenovo)配合高速、可靠和低延迟的5G网络技术,开始进行第二阶段车联网(C-V2X)公路测试,并与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深智城)展开合作,启动车联网互联互通路线图。

    为进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进程,应科院于今日(9月27日)与深智城签署合作备忘录,内容包括应科院主要承担大湾区智慧交通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研究,完成香港场地车联网应用研发、设计、标准与测试工作,并研究大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和安全体系;深智城集团主要承担主导城市场景车联网基础设施课题研究,完成深圳场地车联网应用研发、设计、标准与测试工作等。

    应科院与深智城是次的合作,共同发布大湾区互联互通路线图,期望在2022-2023年启动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开展互联互通测试及特定场景规模应用,共同开展互联互通的标准体系、技术创新、智慧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等体系的研究和建设。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即2025年达成车联网互联互通的完整设计及落地验证,完成跨湾区自动驾驶应用设计、落地及验证,包括在香港与深圳交界区域建立示范区。路线图将进一步与澳门、广州等地实现车联网互联互通。在2035年达成大湾区智慧交通协同发展的愿景目标,共同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大湾区,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服务。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表示:「应科院及深智城携手提升车联网技术,深入了解两地于车联网研发的合作空间,目的是为了便利两地市民活动、让大家能感受智慧城市及创新科技为他们日常生活带来裨益之余,更有助促进两地商贸蓬勃发展,进而配合大湾区长远发展策略,与其他大湾区城市互相协作,在人力、资本、科研等方面增强协同效应,善用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独特的科研条件。」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应科院的车联网科技早已走出实验室,经过多年来的实地测试,继而逐步完善实现技术落地,并有效提升行车安全。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功能全场景应用需求,第二阶段车联网计划将大幅提高即时性与数据乘载量,加入更多测试元素,如公共交通工具及应用程式等,让智慧协同运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奠下稳固基石。」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 JP于「2022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新闻发布会上致辞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BBS, JP于「2022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新闻发布会上致辞

    应科院及深智城集团今天于「2022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新闻发布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由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左)及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晓春博士(右)作代表进行签约仪式

    一众嘉宾出席「2022深港车联网科创走廊」新闻发布会,并进行启动仪式,包括
    (香港现场 – 由左至右) 应科院车联网系统总工程师苏栋哲先生、联想中亚太区幕僚长兼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何一凡女士、联想方案服务业务集团主席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黄建恒先生、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女士, JP、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 JP、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 BBS, JP、应科院董事局董事何伟中先生、应科院董事局董事李治纬先生及应科院首席技术专家(通讯技术/软体通讯) 范世君先生,
    以及遥距参加代表(莹幕上图 – 由左至右)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智城通信副总经理李丰先生、蚂蚁集团副总裁杨鹏先生、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及党组成员陈华平先生、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先生、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及主任王有明博士、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晓春博士、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技术质量部部长张昕博士
    及(莹幕下图) 中联办教育科技部二级巡视员刘懋洲先生

    应科院与浸会大学携手合作 开拓前沿技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 [香港,2022年9月25日] 香港政府早已为本地未来创科发展制订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引领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冀与学界保持紧密沟通,通力合作以巩固上游的竞争力,并激活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速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及产业化。

    应科院与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于9月22日签署《大学技术转移与合作》谅解备忘录,联手打造智慧新纪元及跨领域的科技发展,合作拓展包括中医药智慧化、药物研发、艺术科技、金融科技,以至跨学科研究及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科院与浸会大学及其附属机构,会共同发展多项研究合作模式,当中更涉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知识产权管理及商品化。

    谅解备忘录在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和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见证下,由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及浸大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教授代表双方在浸大校园签署。协议下,应科院及浸大将加强合作研究和推动技术转化和成果商品化,制定双方各自拥有的知识产权及研发成果的拥有权,以促进双方或浸大联属机构辖下联合研发或执行项目的商品化、缩短联合科研计划的研究时间,并提升资源运用和加快科研成果落地。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欣喜表示:「应科院每年处理接近一百个科研项目,全以商品化为最终目标。大学是应科院极为重要的创科伙伴,我们积极与浸大携手共建科研商品化平台,进行全方位推进互相协作,在人才、资源、科研等方面增强协同效应,善用自身优势,于药物研发、人工智能以至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创造独特的科研条件,把握创科年代的新机遇。」

    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表示:「将研究成果转化是大学的第三使命。浸大订下三大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创意媒体、健康与药物研发、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更成立了六所跨学科研究实验室,让各学院及学系充份发挥其优势,就共同的主题激发思维互动,探索并发现崭新的前沿技术,为应对社会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浸大与应科院的合作正好为这些技术的知识转移提供大量机会。我期望双方能够继续开展更多不同领域的合作,包括艺术科技、智慧中医、智能社会等。」

    合作模式会以项目型式进行,加深应科院与浸大的技术交流与实现发展愿景。包括确定各持份者在开发科技成果的贡献,以及相关联合项目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资金安排、项目执行职责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务求以双方分别拥有的知识产权,发掘科技商品化的机遇,让本地研发更有效落地和量产。

    (左起)浸大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教授、浸大校长卫炳江教授、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出席《大学技术转移与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应科院与港大携手合作扩阔科研人才库 为香港创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 [香港,2022年9月19日] 本地科技人才短缺问题早已存在,但近年科研创新急需「落地」,各界都积极鼓励对创科有兴趣的学生快踏上科研之路。作为创科界的一份子 — 应用科技研究院与本地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香港大学,一致认同必须加强研究及技术转移方面的紧密合作,并致力培育未来科研新血。

    今日备忘录由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及港大副校长申作军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下,应科院及港大将确定双方各自拥有的知识产权及研发成果的拥有权,以促进双方或港大联属机构辖下联合研发或执行项目的商品化、缩短联合科研计划的研究时间,并有效运用资源提升和加大科研成果落地。
    合作模式会以项目型式进行,促进应科院与港大的交流与发展愿景。包括确定各持份者在开发科技成果的贡献,以及相关联合项目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资金安排、项目执行职责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务求以双方分别拥有的知识产权,发掘科技商品化的机遇,让本地研发更有效落地和量产。

    应科院与港大合作集中和善用资源提升科研质素,加速及完善商品化过程,为政府、业界及社会带来更多落地科技,支持香港成为国际级智慧城市。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近年特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支援创科发展,鼓励年轻人踏上创科道路,今次应科院与港大的合作正正为有志者提供一个更优质的平台。投放更多资源推动创科,把香港打造成亚太区的创科枢纽。」

    港大副校长申作军教授表示:「我很高兴港大与应科院签署是次合作备忘录,相信透过双方的深化合作,将有效结合港大及应科院的跨领域科研实力,抓紧更多技术转移及成果商品化的机会,并培育本港研究与发展方面的专才,对本港以至整个地区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发展有着莫大裨益。」

    (左)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
    (右) 港大副校长申作军教授

    应科院与VTC携手缔造科研实战机会 培育VTC学生成科研专才 另开办全新微电子及通讯科技课程

  • [香港,2022年9月15日] 随着香港发展成国际创科中心,未来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年轻人要成为新一代创科专才,必须装备自己,取得学术资历及专业认证,亦要累积职场经验,配合科研工作的要求。

    为让更多有意投身科技界发展的年轻人得到实战机会,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ASTRI)于今日(9月15日)与职业训练局(VTC)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办全新微电子(Microelectronics)及通讯科技(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专业文凭课程,重点培育业界所需的专才,以应对智慧产品、物联网、大数据等生的庞大微电子及通讯科技人才需求;另外,双方将为VTC机构成员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高级文凭课程学生,提供四个学期的VTC Earn & Learn 职学计划,参与的学生在应科院资深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于新学年接受在职培训,获取业界实战经验,而院校将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从而在工作及学历层面上提升年轻人的科研能力,一展所长。

    社会对各类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年轻人的创意及干劲往往为科研带来新力量。是次应科院与VTC的合作,冀为本港的创新科技界别发掘更多新血,为业界诞生新世代专业科研人员,以壮大本地创科人才库,为研发和商业领域注入新动力,持续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新学年开始,首批VTC学生会加入应科院的四个技术部门,包括可信及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物联网感测与人工智能技术、集成电路及系统。在应科院浓厚科研氛围下,学员将会从工作实战中了解香港在创新科技的发展,加深他们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为将来继续升学或投入业界做好准备。参与的学生基本月薪不少于9,000元及平均2,500元政府津贴,每月总收入过万,完成整个课程更可获得30,800元的职学金。

    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欣然表示:「这次合作是对应科院培训新一代科研人员的新里程,年轻人是我们重要的创新力量,我们应科院作为全香港最具规模的科技研究院,实在非常期待各学员的加入,希望他们能丰富我们的创意空间,并学有所成,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强调持续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很高兴今次能够与职训局合作,要让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首先要具备大量各式技能的人才,以应付未来研发所需,应科院首次参与职训局的在学就职计划,是为了鼓励有志向的学员深入了解自己本身才能、发挥所长,毕业后可即时『开工』成为专业技师,或持续进修更上一层楼,对自身、对业界实为美事。」

    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

    VTC主席戴泽棠,太平绅士

    前排(左起)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VTC执行干事唐智强,金紫荆星章
    后排(左起)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太平绅士;VTC主席戴泽棠,太平绅士

    (左起)应科院董事局董事何伟中;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太平绅士;VTC主席戴泽棠,太平绅士;VTC副主席叶中贤博士,太平绅士;VTC执行干事唐智强,金紫荆星章

    应科院与中大首次签订《大学技术转移与合作》谅解备忘录 以双方丰厚科研资源 实现商品化全方位发展

  • [香港,2022年9月5日] 为配合政府近年增加创科资源,锐意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ASTRI)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已达成合作共识,进一步落实「商品化」策略及发展蓝图。双方今天(9月5日)首次签订《大学技术转移与合作》谅解备忘录,「学研」携手于领先科技范畴开展研发合作,并集中和善用资源提升科研质素,加速及完善商品化过程,为政府、业界及社会带来更多落地科技,支持香港成为国际级智慧城市。

    「官产学研」合作体现了科技生态圈各持份者全面投入及互相支持的重要性。要实现科技落地,知识产权商品化是关键之一。知识产权(IP)持有机构透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和策略,有助发挥研发成果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谅解备忘录由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及中大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下,应科院及中大将确定双方各自拥有的知识产权及研发成果的拥有权,以促进双方或中大联属机构辖下联合研发或执行项目的商品化、缩短联合科研计划的研究时间,并有效运用资源提升和加大科研商品化的成效。双方科研专家将透过紧密合作,提高科研成效、促进创新科技研发及提拔科研人才。

    另外,应科院与中大或其联属机构将联合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科研成果商品化安排和流程,包括确定各持份者在开发科技成果的贡献,以及相关联合项目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资金安排、项目执行职责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务求以双方分别拥有的知识产权,发掘科技商品化的机遇,让本地研发更有效落地和量产,推动「再工业化」的发展。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表示:「香港的创科生态近年愈见蓬勃,『官产学研』的互动越见成熟,现时是最好时机着手培育及丰富科研人才库,完善创科生态圈和发展生态链,进一步建设好智慧城市,稳固与大湾区合作的定位。」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应科院着力引领科研创新的步伐,与上游的本地大学协力研发,并促进研究成果商品化,为下游落地,协助更多创科产品推出市场而努力,这次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期望为将来的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带来保障,为香港制造、再工业化进程订立良好基础,以扩大科技发展、生活及经济效益。」

    中大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表示︰「我很高兴中大与应科院签订为期5年的谅解备忘录,加强科研机构与院校之间的协作,进一步配合政府推动创科发展的目标。中大一直在创新科研及推动知识转移上不遗余力。今次的合作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碑,我衷心期待双方发挥专利技术优势,针对企业及社会的科技需求,共同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创新科研项目,携手为香港以及大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谅解备忘录由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左三)及中大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左二)代表双方签署,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左四)及中大研究及知识转移服务处处长徐仲鍈教授(左一)见证。

    应科院两项暑假实习计划完满结束 50名来自本港、英美加著名学府尖子以实战、行业分享了解科研实况 冀学成后贡献香港科研

  • [香港,2022年8月19日] 人才培养是创科的第一步,也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 (应科院:ASTRI) 其中一个首要任务。今年应科院向全球28所顶尖学府招募学生加入其「本科生暑期实习计划」及「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实习计划,让这些未来领袖及创科新星,深入接触香港的科研生态领域,体验应科院独特的科研文化,提升他们对创科的认识及兴趣。约50名来自香港、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的尖子在2,400多份申请中脱颖而出,并于今日(8月19日)正式完成应科院暑期实习。

    人才培养是创科的第一步,也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ASTRI) 其中一个首要任务。今年应科院向全球28所顶尖学府招募学生加入其「本科生暑期实习计划」及「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学院」实习计划,让这些未来领袖及创科新星,深入接触香港的科研生态领域,体验应科院独特的科研文化,提升他们对创科的认识及兴趣。约50名来自香港、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的尖子在2,400多份申请中脱颖而出,并于今日(8月19日)正式完成应科院暑期实习。

    另外,应科院特意安排了部份实习生到其合作伙伴私人学习机构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参与教授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童课程的实习,让他们明白到以应科院的人工智能(AI)及物联网感测(IOT)技术的科研成果,配合专业教育者的课程,可以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改善学习问题,并让实习生亲身感受到以科学助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海外到港的学生有来自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纽约大学等;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到来实习;当中有学生为香港IB考试中获得接近满分44分的学生,而部份外籍尖子亦为首次来港,到应科院了解香港的科研生态、为将来对行业的了解作出准备。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应科院除了为香港带来创新科技研发外,培育新一代的本地创科人员,让香港业界越见蓬勃同样重要。今年的两项实习计划,同学的参与投入程度,在演讲及分享会中勇于发言,态度认真,同时分享了不少对未来发展的期待。这一切的分享机会难得,冀同学们学有所成后,将来为香港的科技发展而努力。」

    应科院两项实习计划的背景

    应科院今年的两个实习计划,分别在本港多所大学及包括英、美、加著名学府的28所海外大学进行招募,共收到2,464份申请表格,经过面试后,当中50人将于6月至8月期间,进行不多于8个星期的实习。当中除了招聘了本地5所大学(排名不分先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就读电脑科学、商业及金融等学科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及硕士及博士学生参与其中之外, 超过一半的实习生是来自英、美、加的著名学府。

    除了暑期实习计划,应科院积极寻求与大湾区的内地重点大学及当地的本港大学分校和研究院开展合作。应科院将于内地进行招聘,及为驻香港员工提供调往内地总部工作的机会,以扩大内地团队;并透过在大湾区与大学和研究院合作,吸纳其硕士及博士生参与研发,培育国际人才。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获颁铜紫荆星章 以表扬致力推动本港创新及科技发展 为构建蓬勃创科生态环境贡献良多

  • [香港,2022年7月27日] 香港政府今日(27日)公布2022年的授勋名单。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获颁铜紫荆星章(BBS),表扬他多年来致力推动本港创新及科技发展,表现卓越。

    获勋的简介中提到,李惠光工程师就着本港数码资讯科技策略及培育创科人材上,提供宝贵意见。此外,他透过参与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为构建蓬勃的创科生态环境贡献良多。

    李惠光工程师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更是资深的科技创新领导者,在香港和国外拥有超过三十年的业务和科技管理经验,李惠光工程师目前是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行政),负责中央行政职能。另外,今年5月,他获推选成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凭着专业知识及对业界拥有的丰富经验,确立了他在业界举足轻重的领导者地位。

    李惠光工程师在科技专业方面拥有杰出成就,于多个领域经验丰富。他曾担任香港赛马会资讯科技事务执行总监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资讯总监,全面负责资讯策略和创新发展。在此之前,他担任美国银行香港副总裁兼系统总监,期间他主要领导开发该行的资讯能力,以支持该银行亚洲业务拓展。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获颁铜紫荆星章(BBS),表扬他多年来致力推动本港创新及科技发展。

    Lenovo伙拍应科院推动第二阶段车联网发展 以智慧出行提升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 助港发展成为智慧城市

  • [香港,2022年7月21日] 香港要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当中有完善的「智慧出行」网络为重要一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宣布,现时会进入第二阶段的车联网(C-V2X)公路测试。这次测试应科院将会伙拍Lenovo,配合高速、可靠和低延迟的5G网络技术,研究及测试车联网技术在香港道路的应用场景、所需的网络及相关基建,旨在推动智慧出行、提升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以及未来联网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车联网公路测试第二阶段为期约9个月,由科学园至沙田市中心,全长14公里,应科院亦邀请行驶路段的公共交通车辆一同进行测试,沿路经过的市民亦会见到贴上ASTRI标记的测试箱 ,用作传输讯息和收集最有效的数据。

    车联网(C-V2X)是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道路基建,以及车辆与网络之间可以实时传递讯息,实现人、车与道路基建互相协调配合,即时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路面状况与作出警示,加强道路安全及辅助驾驶。继应科院去年完成车联网第一期公路测试并获得有效数据,今次的测试将进一步完善车联网的性能,为未来将车联网持续扩展到其他地区及走进大湾区而努力。

    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表示:「香港政府近年的目标,是要建设为智慧城市,随着5G技术的普及,将有更多创新的应用科技快速地孕育而生。车联网技术是交通运输领域中,最具前景的项目。无论是提高道路使用安全,亦或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塞等问题,车联网技术都能发挥显著作用。」长远而言,车联网更能配合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大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表示: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的门户城市,交通运输是重要一环,这次车联网的测试,会为未来将有关的技术推动到大湾区发展提供宝贵参考。应科院期望将有关技术扩展到大湾区市场,车联网技术是达成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应科院希望透过车联网技术的改进,让香港成为智慧城市的典范。 」

    Lenovo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总裁黄建恒表示:「对于能够与香港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应科院合作,为香港广大消费者及社会作出贡献,我们深感高兴。Lenovo端对端解决方使全球各地城市变得更具智能、更安全及更可持续发展,例如我们在北京,以至西班牙巴塞隆拿等多个城市部署了不同的智能城市项目。这次我们期望与应科院以强强联手姿态,推进香港车联网发展,大大提升道路使用安全及出行效益。」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感激得到各单位的支持,顺利开展车联网测试2.0计划。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图左),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太平绅士(图中)及Lenovo中亚太区幕僚长兼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何一凡女士一同出席应科院与Lenovo合作车联网测试2.0 发布会。


    应科院副总裁(通讯技术)庄哲义博士(左一)、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左二)、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 太平绅士(中)、Lenovo中亚太区幕僚长兼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何一凡女士(右二)及应科院首席技术专家(通讯技讯/软件通讯)范世君先生祝愿车联网公路测试2.0测试成功。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中)期望公路测试为市民带来便利。

    应科院推「初创及中小企业专门技术协助」助企业解难题 提供20项软件、硬件及咨询服务 入门价5万元起

  • [香港,2022年6月21日] 全球的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为了让更多不同企业能够享用得到「产、学、研」的充分合作及共同发展,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推出「初创及中小企业专门技术协助」计划(IPs and Service Offerings for Technology Start-ups and SMEs)精选出20款不同类别、范畴的创新科技入门服务,内容分别有8款硬件、6款软件及6种科技资讯及体验,入门价格为港币5万元起至15万元不等。

    应科院以技术转移予业界为己任,从而转化为商品,开发优质而价钱合理的专利、资讯及通讯技术,缔造重要而深远影响。此外,在研究机构、企业和学术界合作上,研究业界关注的重要技术,协助企业增强竞争力。相关的精选科研项目内容广泛,主要是解决公司评估、科技网络安全、文字书写、电子技术及电量等问题,香港的私人机构等可以联络应科院的相关专业人员,工程师可供协助。

    本港科研发展多年,但不少初创企业,以至在香港扎根多年、及欲以提升科技范畴的中小微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上,给予高昂的费用但仍求助无门,同时亦未必能够了解到企业本身的所需,「初创及中小企业专门技术协助」计划所涉及的支援,期望可以协助业界纾难解困,有兴趣的香港企业,欲知详情可与相关的专业人员了解。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成立22年以来,为本港不同的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及香港的私人企业提供不同的创新科技软件、硬件或技术支援,提升或协助更顺利地处理他们的发展进程,令科技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开创香港竞争新世代。

    内容精华如下:

    网络安全意识和基准评估
    内容:为用户提供网络安全培训知识,从用户的层面中降低网络风险。
    有关知识涵括移动应用程式、网络、安全架构、云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评估和简短的基准测试,让中小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网络防御程度。

    ESG 合规分析
    内容:为特定行业,如经济及能源方面,提供社会及企业管治(ESG)基准测试报告,了解到上市公司不同的 ESG 指标,其指标平均数及分怖,从而得知类别中表现最好的公司,同时又可以根据相关指标,在行业中比较各公司的表现或状态,以及改进建议。

    混合语言语音识别和音频索引
    内容:会基于客户所提供的音频记录作为训练数据,协助训练一个初步的混合语言模型,服务上能够支援粤语、英语和普通话。相关材料可用于保险、媒体、电信、银行和或KOL等特定行业领域。

    其他的专业技术支援包括:

    • 数字文档处理
    • 商业文档数字化选项的咨询服务和利用OCR技术的推荐策略
    • ESD保护设计咨询
    • 用于节能和保护的直流解决方案
    • 样品设备供客户试用并提供技术支持
    • 退役电池筛选解决方案
    • 环保电力系统
    • 安全储能解决方案
    • 医疗设备适用的模拟IC设计
    • 三维集成型电力电子模块3D
    • ASTRI AR眼镜
    • 可穿戴技术
    • 语音识别和音频索引
    • 金融文档分析系统

    应科院与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智能晶片技术启动 为InnoHK平台成立后首项目 冀香港相关技术推前诞生

  • [香港,2022年6月9日] 香港的智能芯片项目发展已经有多年的累积,但要将有关科技技术提升及应用,往往要花上5、6年时间才能完成。由现届政府,透过创新科技署推动下发动的创新香港研发平台(InnoHK)的推动下,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ASTRI)与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AI Chip Center for Emerging Smart Systems ,ACCESS)今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推动智能晶片(AI Chips)的研发和产业化,期望可以进一步带动本港智能晶片发展达至世界尖端的水平。

    这个作为香港政府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应科院的首个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中心,应科院与ACCESS将结合两者的研发专长,共同研发新兴的智能晶片技术和硬体加速的AI技术,并推动先进技术向产品转化。是次为平台成立以来,双方着手开展的第一个合作研发项目,聚焦于推动专用智能晶片在智慧物联网(AI-IoT)领域的应用发展。

    应科院致力推动本港的科技研发推动,为不同机构和公司合作研发创新技术。应科院的科研人员,多年来致力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智能晶片的设计与应用。透过与ACCESS的合作,应科院可以直接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通过中游(mid-stream)应用研究将智能晶片技术与解决方案转移给业界,助香港的人工智能和创科产业的发展,以及让集成电路技术升华至另一境界。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说:「应科院成立的其中一个使命工作,是要将专业技术和研发,转移到业界,为整个香港的科研产业受惠,推动工作与InnoHK的成立目的初心一致,另外,随着平台设立以来的首个项目正式开始,将智能晶片技术带到另一个不同领域,就此我感到高兴。同时亦期待应科院与ACCESS、及各单位,在往后日子一同研发不同技术,为香港带来更多顶尖技术。」

    ACCESS由香港科技大学联同史丹福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携手成立,已获香港政府的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提供4.439 亿港元起始拨款。中心致力创造比现时快且更具能源效益的人工智能晶片,期望将人工智能应用实现在生活每个细节上。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ACCESS中心主任郑光廷教授说:「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跨领域专家团队,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经在应用硬体联合设计、存内计算(Computing-in-memory)、以及智慧传感器和物联网(AI-IoT)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并取得了技术突破。此次与应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借着应科院在AI技术应用研究和智能晶片解决方案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业界渠道,更加快速地将这些国际合作研究成果转化成AI产品,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高效创科发展模式。」

    现届特区政府拨款100亿元投放在这个创科旗舰项目,在香港科学园建设分别专注于医疗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聚焦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AIR@InnoHK」,致力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员,与本地大学及研发机构在香港进行世界级及具影响力的科研合作。 InnoHK由创新科技署推动,自推出以来获得全球多间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热烈回应。经过严谨的筛选及审批程序,28所研发实验室获选进驻,汇聚七间本地院校和研发机构,以及30多间来自全球11个经济体的机构,参与的本地和海内外科研人员合共约2,000人。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ACCESS中心主任郑光廷教授(图左)与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图右)今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推动智能晶片(AI Chips)的研发和产业化。


    应科院与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今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推动智能晶片(AI Chips)的研发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