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院善用網上平台全球羅致人才獲獎

  • [香港,20201230]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善用網絡平台招聘本港及全球各地的人才,獲面向職場的社交平台LinkedIn頒發2020「最佳人才招聘團隊」獎項。藉頂尖專才,應科院持續推動創新應用科技研究,為業界解決難題及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表示:「全球的科研機構爭相聘請優秀的創科專才應科院的人才招聘部一直努力不懈物色和聘請本地以至世界各地的人才;人才是應科院的重要資產,我們擁有世界級的專家,讓我們可以持續進行前沿的研項目。」

    人才招聘部主管李彥樺女士對獲獎感高興,相信這亦是對該部門招聘人才策略肯定她表示:「過去多年,應科院在應用科技研究取得卓的成果,擁有850多項專利及眾多本地和國際獎項,沒有優秀的科研團隊,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所以我們十分重視招聘、挽留和栽培人才。」她,該部門會繼續掌握最新招聘趨勢,制訂有效策略招聘優秀的科專才。

    應科院透過多元渠道進行招聘,包括善用各網上平台,向全球各地的專才介紹應科院的使命和工作機會,並邀請他們追蹤應科院的社交平台、進一步認識應科院。

    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協助發展以科技為基礎的產業,藉此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其技術研發主要應用於五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製造、健康技術和專用集成電路。 

    應科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約半數研人員擁有碩士或以上資歷、約四份一擁有博士學歷。這亦吸引有志之士加入,與背景多元的人才合作交流,共同研發嶄新科技和制訂解決方案。

    應科院同時致力培養年輕創科人才。今年九月,應科院與香港大學(港大)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科技專才訓練計劃,向港大理學碩士課程(金融科技與數據分析)最多30名一年級生提供為期九個月的全職工作,讓他們以半工讀模式參與應科院多項金融科技相關的實務工作。

    應科院亦於2016年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培育香港未來的銀行、金融與商業人才,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在過去四年,逾500人參加了該計劃,在金融機構或科技公司實習;今年申請人數更高達1,400人,為去年的兩倍。

    今年九月,應科院推出「畢業生人才培育計劃2020」,為畢業生提供全職工作,讓他們與優秀的研究人員緊密合作。應科院亦與香港科技園及分子區塊鏈中心合作提供為期三個月的「區塊鏈培育計劃」。而今年的暑期實習計劃,已培育了來自15所本地與海外大學共42名學生。

    LinkedIn於年度頒獎禮向應科院頒發「最佳人才招聘團隊」獎項,表揚應科院在該平台表現出色,並有效率地運用其帳戶物色人才及與他們交流。

    應科院人才招聘部團隊成員包括:李彥樺女士、孔小英女士、梁詠雯女士、黃漢偉先生、彭寶怡女士、林浩深先生及鄭子傲先生。


    圖片說明:

    Photo_001應科院人才招聘部團隊獲LinkedIn頒發2020「最佳人才招聘團隊」獎項。

    應科院夥伴機構分享藉協作解決難題

  • [香港,20201229]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於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 (BIP Asia)中主持研討會,分享應科院與夥伴機構協作的經驗,以及該院在本港科技生態系統中擔當的角色。應科院的工作獲夥伴機構肯定,引證了研討會的主題:「協作──科技發展的關鍵」。

    研討會由應科院首席營運總監司徒聖豪博士主持,與會者包括:貝智人工智能首席執行官黃俊文先生、Nexplore香港董事何展鴻先生、諾華誠信首席架構師盧柏龍先生,及鼎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區家良先生。該環節探討了協作在科技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應科院作為香港最大的應用科技研究中心,為合作夥伴帶來的價值。

    與會者應司徒博士邀請,分享與應科院合作的心得,以及應科院如何藉合作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貝智人工智能與應科院合作,於2020年推出香港首個專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設的遠程學習應用程式。黃俊文先生稱,應科院團隊提供了很大幫助,他表示「他們不但了解我們的需要,而且能以宏觀角度考慮問題,協助我們制訂具前瞻性的方案。」該方案於致力推動資訊科技教學的eLearning Forum AsiaeLFA2020獲頒The Community Outreach Award銀獎,以表揚其在社區推動融合及提升教學質素的成果;貝智人工智能是唯一獲該類別獎項的香港隊伍。

    Nexplore香港董事何展鴻先生稱,可靠的解決方案對該公司的建築業業務相當重要。他表示「我們期盼覓得優秀的合作夥伴,提升生產力和工地安全,這不僅關乎金錢或數據,更是性命攸關確保工地所有人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真的很欣賞應科院方案涵蓋的範疇…應科院在最早期的會議上,已迅速提出解決方案和作出示範。我們非常喜愛這種積極主動的團隊和這種合作精神

    諾華誠信首席架構師盧柏龍先生讚揚應科院團隊擁有專業知識、良好聲譽和高質素的研發成果,他說:「與應科院的整個合作過程非常成功,應科院已經成立了一段時間,就如我們一樣,深明有甚麼難題有待解決,有時甚至比我們更清楚。」

    盧先生還對未來希望與應科院合作的機構,尤其是金融業界,提出建議。他指:「應科院擁有獨特的角色,值得企業信任,你可以放心跟他們商討公司的秘密。應科院有時會洞察到你應該留意的地方,不妨構思一個好的念,並從一開始便對應科院的方案抱開放態度。」

    鼎信創新科技首席執行官區家良先生稱,該公司約於七年前構思建立線上知識產權保護及交易系統,並意識到可運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覓得應科院作為合作夥伴。他表示:「應科院的研究人員跟我們合作無間,解決了難題,亦協助我們實踐創新的想法,幫助我們力求進步。」

    司徒博士為研討會作總結時,重申應科院對香港科技生態系統的承諾:「我們深信,應科院跟業界不同持分者也能協作無間。當我們參與一個項目時,不會從商業角度出發,因我們的使命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因此我們深入業了解其需要,然後與客戶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迄今為止,應科院已將750多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擁有850多項專利。


    圖片說明

    Photo_001:(左起)黃俊文先生盧柏龍先生司徒聖豪博士何展鴻先生區家良先生參與「協作──科技發展的關鍵」研討會。

    應科院參與創新科技嘉年華 展示推動智慧城市科研

  • [香港,20201223] 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1223日(今天)至31日在網上舉行,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會透過網上講座和展覽,介紹多項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科研成果。

    車聯網是應用5G推動智慧出行和加強道路安全的重要元素應科院的流動車聯網技術透過無線傳輸,將車輛、行人、道路和路旁設施等串連起來,藉以向司機提供路面資訊,並在緊急情況時(例如其他車輛切線,以及有車輛出現在相鄰行車線但駕駛者視線被物件遮擋),向司機發出警示,避免意外。車聯網技術亦是讓自動駕駛變得安全和普及化的先決條件,應科院將在「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介紹其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

    應科院亦會介紹以智能光電為技術核心並配合擴增實境(AR)系統的AR近眼顯示技術。系統使用5G網絡,令身處不同地域的使用者恍如置身現場。技術亦可在工業應用上大派用場,例如前線技術人員可透過AR智能眼鏡和視覺深度感應平台,隨時從後台系統獲取實時數據、故障排除記錄、圖像和加密數據。非身處現場的監督人員則可透過AR控制台,觀看由前線技術人員以AR智能眼鏡傳送的實時串流影像,向他們提供支援。

     

    應科院並將介紹榮獲「2020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生活獎」銀獎的「智能珠寶衛士」此拉曼光譜儀可辨別三千多種珠寶的品類、真偽及級數,每次檢測只需三秒,且售價遠低於傳統儀器。應科院正進一步擴展其用途,如用作檢測口罩、搓手液、藥材等品質,檢測水源、空氣等,並設計成智能手機光譜儀,方便大眾使用。該院將展出可輕易分辨真假彩燈、鎢絲燈、螢光燈、節能燈及LED燈的手機光譜儀,可用於生產程序,協助工程師檢定光源質量,亦可協助市民選擇藍光和紫外光達標的健康光源。

    應科院的科研人員透過「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的網上講座向公眾講解這三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術,市民可在活動網站登記參加。該院展出的其他科研項目包括:自動化表格處理系統─手寫中文識別系統、直流電建築、人工智能醫學平台及區塊鏈技術。

    「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以「㩦手共創超越所想」為主題,市民可登入網址:https://innocarnival.hk/參加。

    圖片說明:

    Photo_001:現時駕駛者有機會被其他車輛遮擋視線而未能看見正在橫過馬路的行人。安裝車聯網系統後,車上裝置(右圖)可感應被遮擋的行人,向駕駛者發出警示,避免意外。

    Photo_002:戴上此4Kx2K超高畫質AR頭戴式顯示器看AR影像,如置身現場。

    Photo_003:「智能珠寶衛士」只需三秒即可辨別珠寶的品類、真偽和級數。

    應科院研發低成本珠寶鑑證儀及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榮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 [香港,2020126]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的團隊研發三秒便能鑑證珠寶的儀器及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方案,分別榮獲「2020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生活獎」銀獎及「2020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出行獎」銅獎。

    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許志光博士對研究團隊獲獎深感高興,他說:「我們研發的技術應用層面廣泛,旨在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和質素、改善市民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範疇是提升產品質素,以增強消費者信心和他們對企業的信任,這也是為香港建立聲譽、令香港與別不同的關鍵元素。對於今次榮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我們深感鼓舞。我再次感謝應科院科研人員一直鍥而不捨尋求科研突破,攜手履行應科院的使命。」

    獲頒「智慧生活獎」銀獎的「智能珠寶衛士」,能辨別3,000多種珠寶的品類、真偽及級數,每次檢測只需三秒,且成本低、輕巧易攜帶。

    帶領研發此嶄新珠寶檢測拉曼(Raman)光譜儀的應科院物聯網感測技術總監張春博士表示:「我們會繼續追求創新,正進一步擴展拉曼光譜儀的用途,如用於檢測食物和健康相關產品的安全,例如檢測口罩、搓手液、藥材、化妝品等的品質,及用於檢測水源、空氣、土壤等是否出現物質變化;並把光譜儀設計成可安裝於手機上,供大眾使用。」

    「智能珠寶衛士」採用先進的小型三波段激光光譜技術,配備自適應和高精度傳感器及採用智能算法,透過一觸式光學檢查,能迅速分辨鑽石屬天然,還是人工合成;翡翠屬天然A貨,還是經過化學處理的BC貨;珍珠屬海水珠,還是淡水珠等等。

    應科院揀選了合適的微細光學組件,研發出僅得兩隻手掌大的光譜儀,體積為傳統光譜儀的二十份之一。此項袖珍型光譜儀專利技術,在去年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研究團隊又利用珠寶業界提供的珠寶樣品進行比對,建立數據庫,令光譜儀可辨別多種珠寶。每部儀器售價僅為十數萬元以內,若只需檢測單一類型的珠寶,售價可下調至五萬元。儀器同時可分類儲存珠寶的光譜信息、照片、描述等,助庫存管理。

    評審委員會讚賞「智能珠寶衛士」幫助了香港珠寶業,鼓舞人心,而團隊下一步開發的小型和微型產品,亦有望為更廣闊層面的用家帶來便利,協助小型珠寶店或個別的珠寶收藏家檢測和管理其收藏品。

    獲頒「智慧出行獎」銅獎的UWB+V2X智慧出行電子道路收費(Electronic Road PricingERP)系統,毋須在路面安裝大型門架,便可感應行經的車輛,向在繁忙時段進入有關道車輛收費,藉分流車輛抒緩核心商業區交通擠塞問題。

    帶領研發此系統的應科院車聯網研發副總監陳少平博士表示:「很榮幸獲得大會及評審的支持和肯定,並提供了很多專業和寶貴的意見,我們的系統亦獲得業界認同,對應科院與合作夥伴香港電訊及金溢科技發展智慧出行和車聯網技術有很大的幫助。」應科院已經聯同合作夥伴就該技術完成測試驗證,在大灣區多個城市試行。應科院會與持份者探討在香港道路使用此系統的可行性。

    系統首創結合車聯網(C-V2X)和超寬帶(UWB)的精確定位技術,利用現有的路邊基礎設施感應行經的車輛而毋須安裝昂貴的門架鋪設光纖網絡,所需使用的傳感器數量亦較少,大大縮減建設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所需的時間及成,而且易於安裝轉移,並可按需要作出調整

    車聯網和超寬帶的優越特性,令此系統可進行實時、可靠的智能交通管理精確為車輛定位,而且耗電量低,亦能確保數據安全、保障用戶私隱。

    評審委員會讚揚UWB+V2X智慧出行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取得突破,為長期飽受交通擠塞困擾的地區提供一個具成本效益、嶄新及具有彈性的方案,有助進行城市交通管理,改善香港的出行環境。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於2006年成立,旨在表揚及推廣優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發明和應用。

    參與研發「智能珠寶衛士」的應科院感測元件與整合技術組成員包括周洋明女士、張凱晴女士、吳夢婷女士、張小麗女士、黃嘉駿博士、胡家祁先生。

    參與研發新電子道路收費ERP系統和方案的應科院成員包括苗家先生、侯曉佳先生、張燕冰博士、夏華女士、李易瞳女士、黃朗曦先生、柴宇樑先生、蘇棟哲先生、陳航先生和周子淦先生。

    圖片說明

    001:張春博士的團隊研發出三秒便能鑑證珠寶的儀器。

    002應科院設計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透過將感應器安裝在路旁設施(如圖後方燈柱上的白色裝置)及將陳少平博士手持的儀器安裝在車輛上運作。

    香港城大成都研究院與香港應科院 簽署合作備忘錄

  • [香港,2020年12月2日] 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四川省兩地產學研緊密結合,提升兩地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促進兩地科學技術協同創新,共同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城研院)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應科院/ASTRI)日前在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時任城大副校長(研究及科技)兼城研院院長呂堅院士與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及城大副校長(行政)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城大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教授、城大協理副校長(中國大陸事務)羅璇博士、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許志光博士、應科院首席營運總監司徒聖豪博士一同出席,見證簽署儀式。

    成都雙流區新經濟和科技局局長馬駿先生、副局長李吉先生、城研院副院長馮灝博士以及城研院相關人員亦採用視頻會議形式,見證簽署儀式。


    (前排左起) 周憲本先生、呂堅院士;(後排左起)司徒聖豪博士、許志光博士、李惠光先生、楊夢甦教授、羅璇博士、吳嘉雯女士。

    根據合作備忘錄,城研院與應科院將在通訊技術、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和專用集成電路三大領域開展合作。未來,雙方計劃共建科研協作平台、定期舉辦專業領域學術論壇、共推雙方科研成果轉化,共育科技人才等,為深化川港兩地科技交流,加強川港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作出努力。

    雙方訂立的三年合作計劃,包括舉辦大型交流活動,向內地企業展示城大及應科院的科研成果,促進其科研成果商品化;在合適情況下,應科院和城大會聯合申請四川省科研項目;雙方亦計劃在城研院成立聯合實驗室或知識轉移中心。


    簽約儀式香港現場

    呂堅院士在致辭中指出,城大與應科院建立了穩固的科技合作關係,本次簽約是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合作發展,將為雙流區、成都市以至四川其他城市等,提供創新型、高品質的科技服務。為此,雙方強強攜手,互惠合作,真誠希望在此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密切聯繫,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全面合作,共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和深厚的友誼。

    周憲本總裁表示,此次簽約儀式是雙方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雙方合作關係邁上了新台階,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四川省產業、學界、科研機構緊密結合。應科院作為香港最大的政府資助應用科技研發機構,致力推動創新,以提升香港科技業界的競爭力及改善巿民的生活為使命,通過此次合作,應科院樂於將優質的科研成果帶給成都的企業,期待雙方聯手,取得更多的突破。周總裁非常感謝雙流區領導給予的支持,為城大、應科院和四川企業合作提供堅實後盾,期望大家一起努力,開拓進取,通過科研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馬駿局長強調,此次合作深化了川港合作,加強了川港資源共享,對促進雙流區優勢產業鏈聚集、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雙流作為國家級天府新區、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的重要承載地,已成為幹事創業、投資發展的熱土,雙流區新科局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務保障,立足打造產業生態和政研發展共贏目標,全力搭建「川港合作
    橋樑,與各方共創美好明天、共贏美好未來。

    見證簽署儀式成都現場;(左起)李吉副局長、馬駿局長、馮灝博士、繆麗女士。

    合作背景

    城研院作為香港城市大學在內地的策略性發展平台之一,亦是香港城市大學在中國西部的第一個產學研合作平台,旨在搭建「港深蓉
    三地科技走廊,發揮「超級聯繫人
    作用,以吸引更多優質的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技成果在蓉落戶。

    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協助發展以科技為基礎的產業,藉此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迄今為止,應科院已將750多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擁有850多項專利。

    應科院支持《施政報告》 歡迎推動香港及大灣區創新科技政策

  • [香港,20201126]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全力支持《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並歡迎當中有關在香港及大灣區發展創新科技的策略。

    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表示:「我們對於特首提出多項帶領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政策感到鼓舞。作為香港最大的政府資助應用科技研發中心,應科院將繼續竭力進行具影響力的科研及作為重要的科技推動者,協助香港發展成為領先的智慧城市。」

    應科院在2000年由特區政府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研究協助發展以科技為基礎的產業,藉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稱:「我們歡迎和支持《施政報告》提出有關創新科技的策略,例如《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推動智慧出行、建設網絡和進一步推動5G應用等等,這些都是令人振奮的舉措。應科院在有關範疇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我深信,我們對支持特區政府和創科生態系統達成這些目標,可以作出重大貢獻。」


    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通訊技術;網絡安全、密碼及可信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物聯網感測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應科院的五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製造、健康技術和專用集成電路。 

    過去多年,應科院培育了一批優秀的研究及技術人才,並憑著領先的科研成果、對工商界和社會的卓越貢獻,獲得眾多國際獎項。

    至今,應科院已將750多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擁有850多項專利。

    應科院優化智能寵物犬 能與長者聊天及提示服藥

  • [香港,20201122]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正為香港及大灣區長者研發可用粵語及普通話聊天的智能寵物犬,並計劃加入藍芽功能,協助長者按時服藥。智能寵物預計於明年起分階段推出市場,預料每個售價為港幣1500元以內,盼能在社區普及使用。合資格的本港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利用資助購買。

     

    應科院於一連四天(11月18日至22日)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2020」中介紹該智能寵物犬。

     

    應科院一直竭力透過創新科技幫助解決社會不同需要、提升市民生活質素。該智能寵物可陪伴和協助照顧長者,有助應對人口老化問題。

     

    負責此項目的應科院助理主任工程師邱一帆先生指出,應科院透過社會福利署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引入懂得以日語與長者談話的智能寵物犬,將其優化及本地化;會置入約 200 300 組粵語及普通話對話,讓其懂得「聆聽」本港及內地長者的說話內容,並作出回應,包括關心及問候主人、寒暄及撒嬌等。團隊明年初會與基督教信義會服務部合作,安排智能寵物犬陪伴數百名獨居及使用日間服務中心、社區中心和院舍的長者,以進一步了解本港長者需要,優化其談話內容。

     

    邱一帆表示,已經有企業計劃將智能寵物商品化,料明年中開始分階段在香港、大灣區及中國其他地方出售懂得與主人聊天的智能寵物犬。

     

    應科院又會進一步為智能寵物加入藍芽功能,邱一帆說:「照顧者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輸入長者服藥時間,智能寵物犬便會按時提醒長者服藥及詢問他們是否已經服藥,再透過手機程式向照顧者匯報。」

     

    他又表示,其他機構日後可建基於應科院的應用程式介面,開發更多應用程式,及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加強智能寵物的功能,如持續紀錄和分析長者聊天時的反應和語速,幫助社工及家人了解其身體狀態。

     

     

    圖片說明

    SmartPet_01應科院助理主任工程師邱一帆先生期望智能寵物能在社區普及使用。


    SmartPet_02
    :應科院職員在「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2020」中向參觀者介紹該智能寵物。

    應科院舉辦20周年Impact網上研討會  領袖分享灼見 推動創科發展

  • [香港,20201111]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今日舉辦20周年Impact網上研討會,多位卓越領袖探討創新科技的發展及影響,吸引眾多觀眾觀看。研討會圓滿結束,嘉賓的真知灼見為業界帶來啟示、為香港創科注入新動力。

    圖片說明:

    Photo_01:(左起)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女士、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及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女士主持Impact研討會開幕儀式。

    Photo_02: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應科院Impact網上研討會致開幕辭。

    應科院舉辦20周年Impact網上研討會 匯聚卓越領袖 探討創科發展

  • [香港,2020115]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 於本月11日舉辦Impact網上研討會,邀請卓越領袖探討創新及短期內和長遠對香港的影響同時探討全球疫情影響下,創科可如何即時改港人生活

    研討會設四節專題演講及六場小組討論,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大紫荊勳賢,GBSMH太平紳士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致開幕辭及歡迎辭。專題演講者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大紫荊勳賢,GBS太平紳士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教授李澤湘教授;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博士;行政會議成員兼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醫生SBS太平紳士

    小組討論環節將環繞金融科技、5G、智慧城市科技、智能製造、健康技術和區塊鏈等創新科技,如何香港保持繁榮和越趨成功全球創科業人才短缺,者亦會討論如何培育創科人才,令香港的勞動力發展為以科技為本,並保持此優勢。

    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指:2019冠狀病毒病引起廣泛影響,經濟受沉重打擊,全球各地的運作被打亂,消費者和企業深受困擾;我們對科技創新的需要從未如此逼切。科技業界在極短時間內克服了重重挑戰,協助企業和各經濟體利用創新科技應對這前所未有的難關。不過,前仍有無數挑戰,人類該如何與科技連繫及善用科技?這議題從未如此重要及逼切。我們舉辦Impact網上研討會是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各位卓越領袖聚首一堂,探討科技發展,以及未來創新科技能如可令社會更智能化、更安全及更有效率地運作

    如欲報名參加Impact網上研討會查詢更多有關資訊,請瀏覽https://astri-impact.scmp.com

    應科院發表《中小微企業替代信貸評估》白皮書

  • [香港,2020年11月2日]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應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委託,於今日發表《中小微企業替代信貸評估》白皮書,闡釋如何運用金融科技收集和利用替代數據,以評估借款人的信貸質素,從而擴大銀行中小微企融資服務的規模和提升企業獲得融資的機會。

    全港逾98%的商業機構屬中小微企,它們僱用約46%的私營機構僱員。然而,這些企業缺乏財務資料,銀行為其進行信貸評估和監測相關程序的成本甚高,令許多中小微企申請銀行貸款時面對重重挑戰。

    應科院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指:「透過計算違約概率評估企業信貸質素的傳統方法,置中小微企於不利的處境。這些企業可能依賴線下或現金交易,會計賬簿或許並非很整齊有序;惟一旦急需資金以繼續營運、否則可能短時間內便面臨破產時,申請貸款和等候批核卻每每需時數星期,這對它們已足以『致命』。」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表示,在全球各地,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往往難以獲取融資:「中小微企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融科技有助降低信貸成本和提升信貸風險的管理,被視為可協助企業獲取信貸的重要工具。在業界和社會的支持下,香港具備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條件。」

    白皮書闡述了香港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從不同來源獲取各種數據,藉以評估中小微企的信貸質素;這些數據包括現金流、銷售點交易記錄、公用事業費用的帳單,以至載於網上會計程式的資料等。

    白皮書亦列出處理替代數據以進行信貸評估所需的技術,並建議為本港銀行和替代數據提供者建立一個有效的替代信貸評估生態系統,以處理數據管理、信貸評估自動化和監測事宜。白皮書亦就此生態系統持份者需採取甚麼步驟以支持有關方案提出建議。

    白皮書為香港採用替代信貸評估勾劃了路線圖,建議在三個範疇發展。首先,政府持續支持、並透過提升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分享,對確保替代數據的供應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須不斷發展創新的機器學習模型,以加強模型驗證、相關性能、公平性和數據可解讀性,並保障數據私隱。最後,設立一個中央數據共享平台有助優化生態系統,加快本港銀行採用替代信貸評估。

    周先生補充,「本白皮書旨在推動香港銀行採用替代信貸評估,以協助中小微企融資,及協助銀行擴大中小微企融資服務的規模。擬引入替代信貸評估的銀行,可以此作為基礎藍圖。」

    按此 閱讀白皮書全文(只有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