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院、InnoHK_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首合作 透過AR、綜合導航系統技術助眼疾患者看清世界 以「治療」為目標為弱視及視障病人帶來希望

  • [香港,2022年7月13日]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與創新科技署發動的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屬下的眼視覺研究中心Centre for Eye and Vision Research(CEVR),合作研發最少兩項可以協助治療不同年紀及程度的弱視等眼睛疾病的患者。

    弱視是一種常見的視力障礙,會導致單眼視力下降和三維(3D)視力喪失,治療弱視必須重新訓練大腦學習使用來自兩隻眼睛的信息,因此有一定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會降低,治療已發育完全的成年患者尤其有挑戰性。這次合作的突破性,是新技術將會運用應科院的增強現實技術(AR),配合CEVR的對治療大腦視覺區域內神經可塑性的研究,以「治療」為目標,為患者帶來希望。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說:「數碼健康科技為應科院的技術研發為應科院重點範疇其中之一,這次透過InnoHK的「Health@InnoHK」項目中,與CEVR的合作,將有助不少眼疾患者得到矯正視力的療法,意義重大,期望應科院的團隊與不同單位繼續通力合作,為本港科研、醫學治療方面持續作出貢獻。」

    視力喪失大致可分為中央視力喪失和周邊視力喪失。患者可能有一種或兩種類型的視力喪失。 中央視力喪失的患者通常難以識別面孔、閱讀和看到細節。周邊視力喪失的患者通常難以在擠擁的環境中行動,也難以看到地板和側面的障礙物。每個人對視力喪失及對其生活的影響都有不同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全球至少有22億人患有近距或遠距視力障礙。在這些案例中,至少有10億(或近一半)的視力障礙本可以預防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包括:

    • 未矯正的屈光不正是導致視力喪失的最大原因,全世界有超過6.71億人受到影響。患者可以透過適當的眼鏡、隱形眼鏡或屈光手術來恢復視力。
    • 乾眼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至少影響了3.44億人,患者因乾眼而求診是最常見的症狀。
    • 老年黃斑病變導致中央視力喪失是視力障礙的第三大原因。超過800萬人因老年黃斑病變導致視力喪失。
    • 青光眼會導致周邊視力喪失,是視力喪失的第四大原因。近800萬人因青光眼而失明。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視力喪失的一個趨勢原因。超過400萬人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失去視力。

    在日常活動中視障人士都會面對各種障礙。儘管他們可以學習使用盲人杖、導盲犬和透過訓練安全地行走到不同地方,如社區中心、購物中心和醫療中心等,然而他們的生活仍然會受到很多障礙和限制,從而影響他們的社交活動、身心靈健康和生活質素。由見及此,CEVR研究人員和應科院的資訊科技專業人才攜手合作,把研究成果會轉化成科技,共同研發綜合導航系統給視障人士,為他們消除行動障礙,藉此大幅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改善生活質素。

    CEVR 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Ben Thompson教授表示:「全球有逾20億人受到視力障礙的影響,但當中近半個案是可以預防或有待處理。CEVR透過集合來自理大及滑鐵盧大學的頂尖研究人員,發揮協同效應,以推展相關研發工作,冀能在創新視覺健康治療方案方面取得進展。與應科院合作,透過利用增強現實技術有助於提高弱視患者的雙眼立體視覺的建立,盼為弱視患者改善視力健康。」


    應科院 (ASTRI) 與眼視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Eye and Vision Research(CEVR),合作研發可以協助治療不同年紀及程度的弱視等眼睛疾病的患者,當中將會有多個專利研發而成的技術功助下,以「治療」為目標,為患者帶來希望。


    應科院以增強現實技術(AR),配合CEVR的對治療大腦視覺區域內神經可塑性的研究,以「治療」為目標。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左)與CEVR 行政總裁暨科研總監 Ben Thompson 教授(右)一同介紹雙方的合作計劃。

    應科院推「初創及中小企業專門技術協助」助企業解難題 提供20項軟件、硬件及諮詢服務 入門價5萬元起

  • [香港,2022年6月21日] 全球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為了讓更多不同企業能夠享用得到「產、學、研」的充分合作及共同發展,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推出「初創及中小企業專門技術協助」計劃(IPs and Service Offerings for Technology Start-ups and SMEs)精選出20款不同類別、範疇的創新科技入門服務,內容分別有8款硬件、6款軟件及6種科技資訊及體驗,入門價格為港幣5萬元起至15萬元不等。

    應科院以技術轉移予業界為己任,從而轉化為商品,開發優質而價錢合理的專利、資訊及通訊技術,締造重要而深遠影響。此外,在研究機構、企業和學術界合作上,研究業界關注的重要技術,協助企業增強競爭力。相關的精選科研項目內容廣泛,主要是解決公司評估、科技網絡安全、文字書寫、電子技術及電量等問題,香港的私人機構等可以聯絡應科院的相關專業人員,工程師可供協助。

    本港科研發展多年,但不少初創企業,以至在香港紮根多年、及欲以提升科技範疇的中小微企業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上,給予高昂的費用但仍求助無門,同時亦未必能夠了解到企業本身的所需,「初創及中小企業專門技術協助」計劃所涉及的支援,期望可以協助業界紓難解困,有興趣的香港企業,欲知詳情可與相關的專業人員了解。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成立22年以來,為本港不同的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香港的私人企業提供不同的創新科技軟件、硬件或技術支援,提升或協助更順利地處理他們的發展進程,令科技產業化,產業智能化,開創香港競爭新世代。

    內容精華如下:

    網絡安全意識和基準評估
    內容:為用戶提供網絡安全培訓知識,從用戶的層面中降低網絡風險。
    有關知識涵括移動應用程式、網絡、安全架構、雲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評估和簡短的基準測試,讓中小企業能夠清楚地了解網絡防禦程度。

    ESG 合規分析
    內容:為特定行業,如經濟及能源方面,提供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基準測試報告,了解到上市公司不同的 ESG 指標,其指標平均數及分怖,從而得知類別中表現最好的公司,同時又可以根據相關指標,在行業中比較各公司的表現或狀態,以及改進建議。

    混合語言語音識別和音頻索引
    內容:會基於客戶所提供的音頻記錄作為訓練數據,協助訓練一個初步的混合語言模型,服務上能夠支援粵語、英語和普通話。相關材料可用於保險、媒體、電信、銀行和或KOL等特定行業領域。

    其他的專業技術支援包括:

    • 數字文檔處理
    • 商業文檔數字化選項的諮詢服務和利用OCR技術的推薦策略
    • ESD保護設計諮詢
    • 用於節能和保護的直流解決方案
    • 樣品設備供客戶試用並提供技術支持
    • 退役電池篩選解決方案
    • 環保電力系統
    • 安全儲能解決方案
    • 醫療設備適用的模擬IC設計
    • 三維集成型電力電子模塊3D
    • ASTRI AR眼鏡
    • 可穿戴技術
    • 語音識別和音頻索引
    • 金融文檔分析系統

    應科院與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智能晶片技術啟動 為InnoHK平台成立後首項目 冀香港相關技術推前誕生

  • [香港,2022年6月9日] 香港的智能芯片項目發展已經有多年的累積,但要將有關科技技術提升及應用,往往要花上5、6年時間才能完成。由現屆政府,透過創新科技署推動下發動的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的推動下,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與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AI Chip Center for Emerging Smart Systems ,ACCESS)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致力推動智能晶片(AI Chips)的研發和產業化,期望可以進一步帶動本港智能晶片發展達至世界尖端的水平。

    這個作為香港政府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應科院的首個正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研究中心,應科院與ACCESS將結合兩者的研發專長,共同研發新興的智能晶片技術和硬體加速的AI技術,並推動先進技術向產品轉化。是次為平台成立以來,雙方著手開展的第一個合作研發項目,聚焦於推動專用智能晶片在智慧物聯網(AI-IoT)領域的應用發展。

    應科院致力推動本港的科技研發推動,為不同機構和公司合作研發創新技術。應科院的科研人員,多年來致力於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智能晶片的設計與應用。透過與ACCESS的合作,應科院可以直接利用基礎研究的成果,通過中游(mid-stream)應用研究將智能晶片技術與解決方案轉移給業界,助香港的人工智能和創科產業的發展,以及讓集成電路技術昇華至另一境界。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說:「應科院成立的其中一個使命工作,是要將專業技術和研發,轉移到業界,為整個香港的科研產業受惠,推動工作與InnoHK的成立目的初心一致,另外,隨著平台設立以來的首個項目正式開始,將智能晶片技術帶到另一個不同領域,就此我感到高興。同時亦期待應科院與ACCESS、及各單位,在往後日子一同研發不同技術,為香港帶來更多頂尖技術。」

    ACCESS由香港科技大學聯同史丹福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攜手成立,已獲香港政府的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提供4.439 億港元起始撥款。中心致力創造比現時快且更具能源效益的人工智能晶片,期望將人工智能應用實現在生活每個細節上。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ACCESS中心主任鄭光廷教授說:「中心擁有世界一流的跨領域專家團隊,成立一年多以來已經在應用硬體聯合設計、存内計算(Computing-in-memory)、以及智慧傳感器和物聯網(AI-IoT)領域開展了多項研究並取得了技術突破。此次與應科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可以藉著應科院在AI技術應用研究和智能晶片解決方案方面的技術基礎和業界渠道,更加快速地將這些國際合作研究成果轉化成AI產品,實現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落地的高效創科發展模式。」

    現屆特區政府撥款100億元投放在這個創科旗艦項目,在香港科學園建設分別專注於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聚焦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致力匯聚全球頂尖科研人員,與本地大學及研發機構在香港進行世界級及具影響力的科研合作。

    InnoHK由創新科技署推動,自推出以來獲得全球多間頂尖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熱烈回應。經過嚴謹的篩選及審批程序,28所研發實驗室獲選進駐,匯聚七間本地院校和研發機構,以及30多間來自全球11個經濟體的機構,參與的本地和海內外科研人員合共約2,000人。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ACCESS中心主任鄭光廷教授(圖左)與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圖右)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致力推動智能晶片(AI Chips)的研發和產業化。


    應科院與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致力推動智能晶片(AI Chips)的研發和產業化。

    應科院斥資500萬元人民幣與南方科技大學建聯合實驗室 首次與大灣區的大學深度合作 標誌兩地研發項目揭開序幕

  • [香港,2022年4月29日] 科研技術進步一日千里,香港與大灣區的科研技術交流、合作亦為大勢所趨。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應科院)轄下位於深圳的研究院,與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南科大)簽署了備忘錄,於未來5年合作,共同建設聯合實驗室,主要用作研發及應用先進半導體、新一代通訊等領域。應科院斥資500萬元人民幣,並提供研發項目及技術指導。應科院首次與大灣區的大學聯合運作實驗室,揭開了兩地深度合作研發項目的序幕。

    應科院跟南方科技大學於日前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成立「南科大深港微電子學院—香港應科院(深圳)」聯合實驗室,應科院一方會提供資金,研發項目及技術指導;南科大一方則提供超過2,100呎的實驗室、100項大學電子設計自動化許可及系列高速電路檢測設備、近13,000尺的淨化空間(Cleanroom)實驗室及派出不少於5名碩士研究生或以上學歷的學生參與聯合實驗項目,相信能夠藉著有關合作,為兩地的科研人才培訓、技術應用、成果轉移方面帶來正面作用。

    隨著新建設的聯合實驗室啟用,應科院於2022年4月與南方科技大學合作的首兩個科研技術項目隨即進行,應科院計劃將當中的150萬元港幣,用作研究通信領域 – 5G毫米波(mmWave)通訊系統,以及電源管理IC的集成電路及系統領域之上。

    應科院配合中央人民政府「十四五規劃」中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而落實不同計劃。當中包括在大灣區開拓更多研發項目、並且與區內大學和研究院合作,令研究成果「落地」、應用;以及吸納和培養人才、開拓更多研發資源等。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說:「這次應科院與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確立了我們與大灣區高等學府合作的開端,將會優先推動集成電路、通訊技術領域的項目,藉著與內地擁有先進科技的大學和研究院合作,希望能夠吸納和培養人才,為未來構建國際創科中心而努力。」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簽署與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合作協議備忘錄。


    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院長于洪宇教授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聯合實驗室,內部裝修大致完成。

    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突破 應科院、太平洋科技(ASMPT)與創能動力科技(APS)合作開發首個應用於驅動電動汽車的「香港製造」碳化硅 (SiC) 電源模塊

  • [香港,2022年4月21日] 推廣電動車普及化為大勢所趨,去年港府宣布,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為燃油私家車(包括混合動力車)的新登記,以及採購的中小型私家車全數以電動車為標準,因此,電動車的技術發展需要得到更大推進,作出配合。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ASM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 (ASMPT) 與創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APS)宣布,共同合作開發業內首個應用於驅動電動汽車(電動車) 的「香港製造」碳化硅 (簡稱:SiC) 電源模塊 (簡稱:IPM),其中包含由裸晶到晶圓集成鍵合技術,整個研發工程 (研發過程) 將在應科院的三維系統級封裝實驗室及ASMPT創新科技中心–高功率器件實驗室 (Power Lab) 進行。

    首個「香港製造」半導體生態系統 助電動車驅動與普及化

    應科院一直著力研發新一代先進半導體技術解決方案,並擁有構建高功率SiC模塊和柵極驅動裝置的3D集成電力電子技術。而ASMPT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先進半導體封裝設備及微電子封裝解決方案的最主要的供應商,擁有超過1,000多項半導體封裝技術專利,包括: 超薄晶片、超高精度鍵合及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技術等。創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APS) 是香港本地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功率器件製造商,擁有高效能SiC電晶體技術,這項技術有助電動車的運作更優越、電池運作更長壽。現時三個單位合作開發首項「香港製造」的功率模塊,體現了本地機構與私營業界的合作和努力,為香港再工業化發展、以及第三代半導體生態系統的推動及發展。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說:「應科院致力研發新一代先進半導體技術解決方案,這次將有關技術配合本港兩間擁有精確科技的公司,三方通力合作,成功製成首個『香港製造』、驅動電動車的碳化硅電源模塊,不但為本港的電動車技術發展帶來突破,在協作推動本港再工業化的同時,可以為香港的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作出貢獻。」

    參與研發項目的應科院集成電路及系統技術部高級總監史訓清博士表示:「應科院很高興能與ASMPT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與創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APS)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專案上合作,共同研發高性能的SiC大功率電子模塊,為即將到臨的電動車普及化世代作出創新的電能驅動技術。今次破天荒與本地半導體上下游公司合作,為項目集合各自的創新技術,打造第一個從頭到尾由『香港製造』的SiC功率模塊,締造香港再工業化的新一頁。」

    ASMPT 先進封裝 (Advance Packaging Technology) 業務開發副總裁樊俊豪先生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與ASTRI及APS共同開發這個高效能SiC IPM合作項目,ASTRI是先進半導體應用技術的領先者,APS 擁有自主研發 SiC MOSFET能力的製造商,而ASMPT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及解決方案專家,我們一直致力於創新及研發嶄新的半導體封裝技術,提供新一代集成電路互連解決方案,通過這次與ASTRI及APS的合作,ASMPT將投放相關經驗及資源,通過Power Lab中領先市場的高性能SiC IPM 完整解決方案 ,當中包括: 塗裝、固晶、銀燒結、粗焊線等工藝,以實現可量產型 (HVM) 的「香港製造」功率模塊。其中最關鍵銀燒結設備『SilverSAM』具備專利防氧化及均勻壓力控制技術,除確保基本高強度燒結鍵合,對應導熱性和導電性的要求外,更能提高IPM晶片密度的設計,及配合未來銅燒結鍵合的方向,以達致最優化的成本效益,有效幫助SiC模塊充分發揮高功率的性能。是此合作相信能為香港再工業化、大灣區發展及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繼續注入新動力。」

    創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APS) 首席执行官周永昌先生稱︰「APS十分期待與應科院再次合作,我們將為專案提供自家最新研發製造的SiC MOSFET晶片。APS是大中華區第一家6英寸SiC功率器件製造商,我們有信心能透過今次與應科院的合作,為香港再工業化及本地半導體發展注入力量。」

    電動車發展有助推行港府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應科院一向專注在創新電子模塊的封裝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是次計劃是獲得創新科技署管理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這個項目是支援由研發中心或指定本地公營科研機構所進行的應用研發項目,並把研發成果轉移至本地業界。

    這次應科院(ASTRI)為了開發 「香港製造」的「SiC MOSFET」功率模塊,組成了第三代半導體電力模塊核心研究團隊,以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並為創建大灣區半導體高端產業生態系統作出貢獻,並為政府去年宣布制定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作出技術上的推動,有關的電動車普及化計劃,目標是在未來社區達到所有車輛零排放,進一步提升空氣質素,令香港成為更宜居的智慧城市。

    行政長官參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先生到訪應科院 參觀本港首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了解應科院的創新科技進程

  • [香港,2022年4月16日] 參選特首的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先生(SBS,PDSM,PMSM,JP)今日(4月16日)早上到訪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內的本港首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CNERC)香港分中心及應科院創科中心參觀,了解應科院在創新科技的進程,及在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六個重點範疇的技術研發。

    李家超先生今日參觀的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工程分中心)是本港六間「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首個中心,工程分中心在2012年6月21日獲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單位是香港應科院,而合作單位是東南大學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東南大學射頻集成電路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專用集成電路。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屢獲殊榮,去年11月,憑著參與 「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關鍵技術及成套工藝」研發項目,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屬下研發機構,在電子封裝領域,參與國家級別獎所獲得的最高榮譽,藉此亦肯定了應科院多年來與內地單位,產學研用的合作成果。

    今年三月,「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應對氣候變化—新型水底無綫充電解決方案」,獲得年度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獎,而工程分中心於每年的國際科研界盛事當中得到肯定外,同樣於本港多個大型比賽及活動中獲得各界讚賞。

    李家超先生除了到工程分中心參觀之外,亦有到訪應科院創科中心了解不同範疇的研究,包括應科院進行的全球其中一個最大型車聯網(C-V2X)公路測試,研究及測試車聯網技術在香港道路的應用場景、所需的網絡及相關基建。

    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之外,憑著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獲得國際讚賞。其中,於今年的國際盛事、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展覽「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12個獎項,包括兩個金獎及10個銀獎,所獲得的兩個金獎項目,分別是工程分中心研發的「應對氣候變化—新型水底無綫充電解決方案」,以及「利用5G技術讓未來的城市和園區更智能、更高效」項目,前者為提升水底機械人的巡航時間,後者為香港首個5G端到端網絡全架構解決方案。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BBS, JP)(左)與李家超先生(SBS,PDSM,PMSM,JP)(右)到應科院創科中心參觀,了解應科院在創新科技的進程。

    應科院兩項暑期實習計劃反應熱烈 收獲逾2,400份申請 海外申請者分別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牛津大學等著名學府

  • [香港,2022年4月12日] 各大學院校的暑假將至,不少學生為未來的工作到機構實習,去了解及裝備自己。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以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為己任,將於今年暑假,繼續舉辦「本科生暑期實習計劃」,並成立「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學院」,讓就讀電腦科學、商業及金融等學科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二、三年級學生,及碩士、博士學生,安排於應科院內實習,參與科研、或研發金融科技項目的工作。兩個計劃分別在本港多所大學及包括英、美著名學府的28所海外大學進行招募,共收到2,464份申請表格,經過面試後,當中的75人將於6月至8月期間,進行不多於8個星期的實習。

    今年的招募反應相當熱烈,本港招募方面,(排名不分先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1,932名學生,分別報名申請兩個實習計劃,經過面試後,選出了26名學生參與「本科生暑期實習計劃」、以及7名學生參與「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學院」的暑期實習。

    參與計劃的海外學生不乏就讀來自英、美的著名學府,包括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紐約大學等;英國的申請學生分別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實習招募反應同樣熱烈,一共收到532份申請表格,應科院最後選出了30名學生參與「本科生暑期實習計劃」、以及12名學生參與「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學院」的暑期實習。

    今年應科院推出的「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學院」,是與本港多間機構合作,讓就讀科技及商業相關專業的大學二及三年學生、碩士及博士生,於暑假期間參與研發金融科技項目。合作的機構包括中銀香港、中國人壽(海外)、數碼港、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科技園公司、IBM、Microsoft等等,學生可以透過在應科院實習,學習到中央銀行數碼貨幣、聯邦學習系統、人工智能分析系統、聊天機器人等知識。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及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研中心的願景,應科院公布多項發展計劃配合相關發展,其中金融科技界渴求人才,我們成立『金融科技未來領袖學院』是希望讓大學生透過參與富挑戰性的研發項目,賺取實戰經驗,及早裝備自己投身業界,將來能夠為推動『金融科技2025』而努力。」

    應科院與城大深化合作 攜手推動研發 促進「HK Tech 300」初創企業發展

  • [香港,2022年4月11日]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與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深化合作,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致力結合雙方的知識產權和研發實力,開展新的研究項目,並攜手協助城大的大型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培育的科技初創企業發展業務,促進香港創科發展;其中三間「HK Tech 300」初創公司更已率先與應科院簽訂合作意向書。

    應科院主席兼城大副校長(行政)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說:「我很高興見證應科院與城大攜手合作,運用雙方的研發經驗和知識產權,支持『HK Tech 300』的初創企業,藉此培育更多創科人才和企業家。我期待這些初創企業茁壯成長,為香港及整個區域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注入新動力。」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稱:「應科院一直透過高質素的應用研究,協助企業、初創和政府部門等運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我對應科院與城大深化合作深感雀躍,這將促進城大基礎科研與應科院應用研究的結合,及推動研發成果商品化,加速智慧城市發展。」

    城大副校長(研究及科技)兼「HK Tech 300」執行委員會主席楊夢甦教授說︰「城大的科研成就屢獲肯定,大學亦致力推動科技創新及知識轉移,HK Tech 300便提供了不同措施,鼓勵參與的初創團隊運用城大的科研成果和技術,轉化成為產品和服務。我很高興城大與應科院能夠深化合作,透過彼此科研力量的相互結合,聯手研發及推動技術轉移,讓HK Tech 300的初創公司及其他科創公司受惠,促進香港以至整個地區的創新科技發展。」

    在李惠光工程師見證下,葉成輝博士與楊夢甦教授早前分別代表應科院及城大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致力運用各自的專利技術、結合兩者的研發專長,共同開展新研發項目,並根據雙方的「發明貢獻比例」,共同擁有藉此開發的知識產權。雙方亦會致力推動技術轉移,協助不同行業邁向智能化。應科院與城大並將建基於合作備忘錄,攜手促進「HK Tech 300」的初創企業發展。

    應科院於可信及人工智能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等領域掌握尖端技術,已經向多間「HK Tech 300」的初創公司提供支援,包括就技術創新、制訂科技解決方案等提供專業意見,及支援它們開發系統雛型、進行測試等。

    應科院已經與三間「HK Tech 300」的初創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該三間企業有意運用應科院的專利技術和知識產權發展業務。當中,由城大校友成立的Albacastor Technology Limited,計劃利用紫外線反射技術分解廚房、公眾地方等的污染物,並監察污染情況。由城大校友及科研人員創立的安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計劃發展人工智能篩選模型,以提升藥物研發的成功率和推出市場的速度,可供大學、製藥公司等應用。Alpha AI Technology Limited則計劃運用光學檢測技術,去檢測車輛損壞和生產過程中的故障。

    應科院會繼續支援更多「HK Tech 300」的初創公司,並擔當橋樑角色,協助它們把科技解決方案推廣至業界。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左)與城大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教授(右)簽署合作備忘錄,並由應科院主席兼城大副校長(行政)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 (中)見證。


    (上排左起)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應科院主席兼城大副校長(行政)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城大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教授、(第二排左起)城大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兼HK Tech 300 天使基金投資委員會主席謝智剛教授、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許志光博士、城大協理副校長(中國大陸事務)兼HK Tech 300 培育小组委員會主席羅璇博士、(下排左起)應科院策略總監林向明先生、城大知識轉移處署理處長何頌賢教授、應科院市場推廣總監葉靜文女士,於網上出席城大與應科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


    三間與應科院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的HK Tech 300初創公司代表,一同參與網上儀式。(上排左起)安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馬智謙博士及Gajendra Kumar博士、(下排左起)Albacastor Technology Limited代表張永康先生及Alpha AI Technology代表何進一先生。

    應科院與理大攜手推動科研合作及培育科研人才

  • [香港,2022年4月7日]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簽署合作備忘錄,憑藉雙方的研究專長,加強研究及技術轉移方面的緊密合作,並致力培育未來科研人才。

    應科院與理大在不同的技術範疇各自擁有豐富的科研成就,雙方將充分發揮彼此的研究成果,共同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創新科研項目,將知識產權進一步轉化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企業及社會日益增長的科技需求,並且希望鼓勵更多跨學科研究討論和跨領域技術轉移。

    培育年輕科研人才亦是今次合作的一項重要使命,應科院與理大將協力建立強大的人才培訓基礎,長遠鞏固本港科研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讓年輕學子對科研未來發展有更深入認識,並促進學術界與業界的交流,雙方將於4月13日合辦ASTRI Day @ PolyU活動。屆時,應科院各領域的專家會就多個熱門科技課題和最新技術發展分享見解,內容涵蓋可信及人工智能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等,讓理大學生可藉此全面了解各種技術趨勢,以及他們在相關研究領域的事業發展前景。

    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表示:「我非常期待與理大在研究及人才培養層面深化合作,這將進一步推動跨領域科研,以及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同時壯大本港的創科人才庫。應科院的研發人員掌握尖端技必會悉心栽培理大的學生,把研發知識和經驗傾囊相授,我也深信這些學生會為應科院注入新的動力。」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與應科院合作,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培育香港的研究人才,通過與業界的各種交流活動,讓理大學生和畢業生掌握前瞻性的技術知識,並為熱衷於從事和推動科技發展的人士創造機會。是項合作備忘錄深化了理大與業界多年來的合作,將卓越研究轉化為具社會效益的項目,實踐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此外,理大應用物理學系與應科院將合辦嶄新的微電子技術相關碩士課程。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表示,理大將於 2023/24 學年開辦微電子技術與材料理學碩士課程,目的是裝備同學以應對新興科技和行業的需求。應科院的專家將會參與教授其中三個與行業實踐高度相關的學科,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封裝可靠性,以及半導體製造和檢測的機器視覺。

    應科院與理大致力推動轉化研究、科技創新及人才培育,將繼續透過廣泛和緊密的合作,壯大本港科研實力和人才,以應對各種挑戰,從而造福香港、國家和全世界。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憑藉雙方的研究專長,加強研究及技術轉移方面的緊密合作,並致力培育未來科研人才。合作備忘錄在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太平紳士(右二)及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左一)見證下,由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右一)與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左二)簽署。

    應科院於四月在多所大學舉辦「ASTRI Day」介紹培訓科技人才階梯

  • [香港,2022年4月6日] 畢業生將快投入社會打拼,創科發展迅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ASTRI)將於四月在多所大學舉辦網上「ASTRI Day」,向學生介紹應科院的研發領域及晉升階梯等。

    其中,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首創「精英科技人才招聘計劃」(計劃),吸納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博士及碩士生,加入應科院從事重要研究項目,並可汲取大灣區發展經驗。獲選的科技人才,入職一年後表現達標,可獲升職加薪,完成兩年計劃後,亦可獲頒獎學金。

    此計劃歡迎於研究院畢業未滿兩年的本地及非本地專才參加,獲選者將參與應科院的重要研發項目,當中,應科院會與不少大灣區企業和機構合作進行研發,他們可從中汲取大灣區工作的經驗,亦可到訪當地大型創科機構,開拓視野。若疫情許可,應科院亦會安排計劃參加者到海外接受培訓和交流。他們亦可到訪初創企業,了解其營運模式。

    應科院的管理人員或創科業界專才,將擔任計劃參與者的「學長」,傳授經驗和心得。應科院將為他們提供培訓,他們亦可申請資助,修讀坊間最多共24小時的課程,並有機會參與重要創科界聯盟的活動及企業社會責任項目。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說:「應科院一向以來以肩負為香港培育創科人才的使命。是次計劃讓他們汲取研發實戰經驗之外,亦可參與大灣區企業、以及海外接受培訓和交流,打穩將來發展的基礎,讓新一代有更廣闊的視野,將來令香港的創科有更蓬勃發展。」

    「ASTRI Day」將以網上形式,於四月份舉行,參與的學院分別為(排名不分先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歡迎所有相關科目的學生參與,了解詳情及即時查詢,活動完結後亦可選擇進行模擬面試。

    應科院一直為港府、公營機構和不同企業,訂造不同的科技方案,用作協助解決難題及提升營運效率;科技應用層面方式分為六項,涵蓋四個技術部門,包括:可信及人工智能技術、通訊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電路及系統,影響深遠。
    計劃參加的畢業生、人士,入職一年後,若表現達標,可獲晉升及加薪;完成兩年計劃後的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可分別獲得5萬元及8萬元的獎學金。有關計劃即日起開始接受申請,截止日期為2022年12月31日,欲了解詳情,可留意網頁 https://www.astri.org/careers/astri-day/。 

    「ASTRI DAY」各大學舉辦詳情如下:

    舉辦學校 舉行日期 舉行時間
    (模擬面試時間除外)
    香港浸會大學 2022年4月8日 14:00 – 14:45
    香港科技大學 2022月4月12日 14:00 – 14:45
    香港中文大學 2022月4月12日 15:30 – 16:15
    香港理工大學 2022月4月13日 14:30 – 15:30
    香港大學 2022月4月13日 16:00 – 16:45
    香港城市大學 2022月4月20日 14:00 – 14:45